Blogtrottr
藝文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藝文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藝文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淡水市民環境劇場 用戲劇再現歷史
Mar 17th 2015, 11:32

作者: 文‧朱立群 圖‧莊坤儒 | 台灣光華雜誌 – 

戲劇是一種再現歷史的方式,透過參與演出,人與土地重新連結起來。《西仔反傳說》是淡水居民的戲劇演出,同時,也是一場面向歷史的公民實踐。

因為一場戲,「西仔反」的歷史,重新在淡水活了過來,有了新的生命。

滬尾,打贏清法戰爭的戰場

古台語「西仔」指法國(法蘭西),「反」是「番」的諧音,同時也有造反、叛亂之意。老一輩台灣人所說的「西仔反」,指的就是1884年8月至1885年6月中法戰爭期間,法國艦隊(法國番)與清軍交戰,發生在雞籠、滬尾及澎湖的3場戰役。雞籠、滬尾就是現今的基隆和淡水。

滬尾一戰尤為後人稱道。在這場戰役裡,淡水居民齊心協力,修築碉堡保衛家園,並協助清軍逐退法軍,贏得清廷對外戰爭在台灣的唯一一場勝仗。

但「西仔反」的意義不只是戰爭獲勝的榮耀而已。1870年代來台傳教、行醫的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在淡水成立台灣北部第一家西醫醫院「偕醫館」,於滬尾戰役期間醫治傷兵,在台灣史上留下人道義舉的佳話。

這些都是淡水在地的歷史,藉由祖孫在聊天之間「話」我家鄉,淡水居民更加認識社區過去發生的事。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工商社會的發展,近一個半世紀前的「西仔反」歷史記憶已快速流失,萎縮成脈絡不明的軼事,人們大多只聞其名,不知其事。

2010年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淡水也由鎮升格為區。現任新北市議員蔡葉偉早年擔任淡水鎮鎮長時,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可用戲劇的形式重現這段「西仔反」的歷史,而且他認為,既然是淡水人的故事,最好就由淡水人自己演出。

在地藝文團隊力挺,大手拉小手

這個夢想在2009年實現了。在蔡葉偉的推動下,這一年,淡水區公所以「市民環境劇場」為主題,徵求市民演員,在10月舉辦的國際環境藝術節裡,於滬尾砲台公園戶外演出《西仔反傳說》。這個構想很快獲得淡水在地藝文表演團隊金枝演社、身聲劇場、精靈幻舞及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的支持,並由定居淡水的資深演員沈海蓉擔任顧問,由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擔任總導演。

環境劇場強調把環境實景當作舞台,演出時,打破台上與台下的界線,邀請觀眾從「旁觀者」轉變成「參與者」的角色。2001年搬到淡水的金枝演社,1997年就曾在台北第一酒廠(現為華山文創園區)用台語演出希臘劇場《祭特洛伊》;扎根淡水之後,又以滬尾砲台公園實景為舞台,推出《祭特洛伊》及《山海經》,再次擦亮古蹟環境劇場的招牌。

有熱情,做了,就會有結果

「淡水人演淡水的故事,當然好啊!但做了決定之後,才想到,『糟了,如果沒人要演怎麼辦?』」淡水區公所職員黃月香道出實現夢想的挑戰。身為公所裡唯一承辦國際環境藝術節的工作人員,她笑說,「就是一股熱情,硬著頭往前衝,先不去想終點。」

憑著這樣的憨膽,2009年年中首次貼出招募市民演員的公告後,黃月香從之前辦理社區老人活動所累積的人脈著手,請託各里里長協助宣傳,同時她也向社區老人們動之以情,鼓勵他們參與演出。

但光有老人還不夠,《西仔反傳說》裡也需要年輕的演員,但找不到人,讓王榮裕很頭痛。

演出前的3個月,終於湊足所需的200位市民演員,大夥第一次集合時,現場老弱婦孺居多,女性比例明顯大於男性。

雖然是雜牌軍的陣容,但王榮裕堅持要有劇場正規軍排練的樣子,因此把演員分為戲劇組、功夫組、舞蹈組和打擊樂組,設計的課程包括每周周間有兩個晚上要各排練3個小時,演出前也會有整排及彩排;此外,排練期間演員必須和地方文史工作者一起研讀西仔反相關的歷史。

黃月香說,王榮裕定下的這套排練規格,已經成為淡水演出《西仔反傳說》的SOP。2009年至今,《西仔反傳說》已在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演出6屆,每一場演出都吸引了將近兩千人觀賞。其中,2012年擴大演出規模,以淡水的五虎崗地形為名,推出《五虎崗奇幻之旅》在淡水知名景點「金色水岸」演出行動劇場,內容是發生在淡水的4個傳奇故事,包括西仔反與馬偕醫生、奇俠廖添丁、海賊蔡牽,以及八庄大道公(保生大帝)輪祀等劇情。

8旬阿嬤6年全勤,5歲童因演出而愛上歷史

連續6年演出下來,《西仔反傳說》早已成為其他縣市鄉鎮企圖模仿、但難以超越的傳奇。全劇除了考驗投入的財力、物力之外,光是市民演員需要接受長達3個月的培訓,就足以讓其他縣市政府打退堂鼓。

其實,市民演員才是《西仔反傳說》成功背後的最大功臣,王榮裕給他們打90分。「素人演員一輩子也許就這一次參加演出,他們有勇氣站上台,敢大聲說話、走路不會同手同腳,就已經成功了。」

今年81歲的蔣吳靜玉至今已連續6年參與《西仔反傳說》,演了4年清兵之後,2013年被分派扮演阿嬤,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台詞。

「咱麥走啦,佛祖會保庇啦!」劇中,阿嬤的兒子希望她先逃到山上躲避來犯的法軍,但阿嬤說出了這句台詞,表達留下來的決心。戰爭勝利後,她跟馬偕醫生一起祈求,希望所有在戰亂中死去的孤魂,都能安渡到極樂世界。

蔣吳靜玉說,這是她第一次透過掛在耳邊的小麥克風,對著全場一、兩千位觀眾唸出自己的台詞,她當下感到驕傲與激動。

淡江中學校史館館長蘇文魁則是連續6年戴上假鬍子扮演馬偕醫生﹔事實上,他也是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蘇文魁早年在馬偕二世偕叡廉的帶領下,全家成為基督徒,後來也投入馬偕史料的蒐集與研究。蘇文魁用他一貫豪邁的口吻打趣說:「沒人敢跟我搶這個角色吧!」

《西仔反傳說》也歡迎有興趣的非淡水居民參與。家住淡水對岸的八里、今年各只有9歲和5歲的高思瑀、高承閎姊弟,去年和前年都主動報名參加演出。第一年登台時,兩人都是飾演村民的小孩;去年,姐姐飾演防風林裡的林投樹精,弟弟則扮演打拳武師的角色。

媽媽陳麗雯本身是淡水人,以前不知道西仔反的歷史,連續兩年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她發現,雖然孩子上場表演的時間只有幾分鐘,但參與《西仔反傳說》的排練過程,讓姊弟倆的心智成熟了許多,更對生活周遭的事物展現強列的求知慾。

西仔反這段戰役,由淡水人透過戲劇演出,格外具有意義。《西仔反傳說》今年10月將邁入第7年,淡水的美景除了夕照、古蹟、碼頭、觀音山之外,充滿時空感受與歷史想像的《西仔反傳說》,也應被納入「美」的範疇。而它的美,出自市民演員的熱情,哪怕是說錯台詞、走錯位,都沒關係,因為這正是樸實的庶民美學。

10月,淡水西仔反,逗陣作伙,不見不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uko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