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辦一家長期成功的偉大企業非常難,有多難?在北美,每年約有 1,500 百家新創科技公司得到創投的投資,但最後能跨越 IPO 門檻卻只有 8-10 家。換句話說,即使是得到創投支持的一流創業者,最後能達到上市這個里程碑的也不過 0.7%。
所以除了團隊本身很強,且能夠得到資本的支持外,從創業到偉大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必須被弭平。十多年自己創業,並且觀察別人創業下來,我認為以下幾個要素是弭平這個巨大落差最重要的關鍵:
1. 年份
就像紅酒要好喝,年份往往比酒廠重要一樣 (註),每個創業題目也都有它的最佳年份。科技的突破、環境的成熟、市場的開放 –– 所謂的 Paradigm Shifts,總會突然讓某種產品與商業模式的成功機率激增。1980 前後幾年是 PC 相關創業最好的年份、2004 前後是社群與智慧手機,在台灣還有平台電商、2005 是視頻、2008 是社群遊戲與垂直電商、2009 是團購與閃購、2010 是行動社群、2012 是行動遊戲,而這兩年則是行動電商。
理論上在某個題目成熟的幾年前提早開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你能在外海省吃儉用蹲著等到浪來。只可惜創業者通常也是沒耐心者,因此往往在 Paradigm Shift 大幅發生前就把資源耗盡,或是過分投入在一個錯的方向上,導致浪來時無法快速轉向,最後把先機白白送給後進者 –– 在 2007 之前遙遙領先,卻在接下來三年把寶座拱手讓給 iOS & Android 的 Windows Phone 就是最好的例子。
2. 中心思想
在某個題目成熟的年份一起出發追逐它的同梯,最終只會有一組拔得頭籌。團隊的組成與規模能隨著成長與時俱進,做事有方法且效率高是最基本的。但能夠登峰造極的團隊,我認為背後真正的差別在於一個超凡且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中心思想」。Amazon 的中心思想是用 7-10 年的時間做別人做不來的事、Google 是不做邪惡之事並整理全球的資料供眾人取用、Apple 是做科技界的 Mercedes-Benz。
有了優異的中心思想,才能吸引到價值觀相投的人才,逐漸孕育出一組能長期獲勝的企業 DNA,因此最終有機會偉大。
3. 環境
在生物學上,同樣的 DNA 到了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在企業組織上,我認為也是一樣的邏輯。好的中心思想能幫你吸引價值觀類似的高手與合作夥伴,但如果所處的生態系缺少這些物種,那麼中心思想再好也是白搭。另一方面,如果環境中有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或是隨時可能來襲的既得利益者,那也會激發優秀團隊更多的潛能。這也是為什麼 Facebook 要大老遠從 Boston 搬到矽谷的原因,如果當年 Mark Zuckerberg 沒有孟母三遷,今天的社群王者恐怕不會是他。
4. 一口氣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團隊,更沒有完美的創業歷程。幾乎可以保證的,每條成功道路上一定會出現好幾個重大挫折,考驗著挑戰者的決心。絕大多數心臟小的人的確會放棄,但少數沒有放棄的人,我的經驗是,並不只是心臟比較大顆。沒有放棄的人,往往是一口氣嚥不下去。讀讀他們的故事,你會發現一定有像是小時候窮被親戚瞧不起、到都市念書淪為次等公民、前份工作的成績不被董事會重視,甚至是創業之初受到了大傢伙的侮辱這些劇情。而那口必須要爭的氣,就是支撐他們遇神殺神,見佛殺佛,不斷前進下去的真正動力。
5. 鐘擺
雖然不會有完美的組織,但一個組織不能停止追求完美。有時候,進步是把成功經驗在組織內擴散,而另一些時候,進步需要靠失敗的震撼,讓組織在教訓中成長。能夠出類拔萃的企業,我認為,領導者勢必充分掌握了鐘擺原理,能夠有節奏的施以炙燄與寒冰,從中淬鍊出組織越來越高的鋼性。
6. 再創業
無論年份再好,執行再成功,一個題目總有到頂的時候。優秀的創業者能夠做到一個題目的冠軍,但頂尖創業家在聲勢正好之時,早已經開始二度、三度創業。無論是 Facebook 的行動大 Pivot、Google 的 Android 策略,都是他們能繼續偉大很久的原因。
___
除了不能給你一口氣之外,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找其他五個關鍵要素
註:1.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年份的影響已經較不顯著;2. 對於請酒、送酒的人,品牌與價格當然就很重要,因此會有那麼貴卻沒有好喝多少的紅酒存在
(Photo via robbie73, CC License)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