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裡檢視圖片
作為台灣唯一自主品牌車廠的納智捷Luxgen,2009年成立至今已累計開發了6款車型,旗下車款也以完善的科技配備強化了品牌在國人心目中的智慧車形象,而從MPV開始到最新世代的U6 Turbo,可以看出Luxgen在設計與滿足消費者期待上的不斷努力,這點值得我們給予鼓勵。而在U7 Turbo以及U6 Turbo相繼推出以後,切入國產市場的主力車型Luxgen5 Sedan同樣在日前發表了新款式樣,車系的命名方式也遵循了品牌新世代的規則、改喚作S5 Turbo重新加入這級競爭激烈的國產中型房車級距,而這次改款除了外觀上的細部修飾之外,針對先前較為人所詬病的油耗表現,S5 Turbo也做出了回應,希望透過更為全面的產品力,提振品牌在這塊指標性市場的士氣和競爭優勢。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Luxgen5 Sedan回到傳統四門三廂房車的白熱化戰場開始,納智捷所打的算盤就跟其他國產車廠略有不同, 畢竟自主品牌沒有國外母廠的包袱,可以針對消費者需求自由發揮,尺碼上,它比起此級國產房車再略大一些,可以吸引注重空間利用效率的家庭買家,配備上,延續品牌一貫的智慧車精神,它有其他對手尚未普及的科技應用設計,動力上,維持全車系均有的渦輪增壓動力單元,在加速表現以及日常實用性等方面,這部國產房車也有其獨特的賣點,在一切看似合理甚至超越期待的情況下,Luxgen5 Sedan的銷售量並沒有像是MPV或者SUV那般搶眼,探究原因還是在於這級市場的選擇性相對多元豐富,品牌形象、妥善率、維修容易度等都是消費者在購車時的考量因素,加上近期內國產房車市場有兩款重量級新車相繼現身,更是壓縮到Luxgen5 Sedan的銷售空間,因此原廠也在Luxgen5 Sedan推出僅一年有餘的時間內便發表了改款車型S5 Turbo,藉此強化日漸低迷的銷售數字。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去年底正式發表的S5 Turbo,仍維持1.8升以及2.0升動力配置,全車系一共區分為五款車型,分別是1.8L雅致型、1.8L經典型、1.8L尊爵型、2.0L豪華型以及2.0L旗艦型,本次試駕的版本為1.8升尊爵型,外觀設計上並未進行大幅度的修改,主要可以看到的變化在於水箱護罩樣式的換新。
按這裡檢視圖片
相較於先前暗色系處理的水箱護罩,S5 Turbo應用了大量的鍍鉻元素於水箱護罩上,橫柵設計搭配閃亮的金屬光澤較容易凸顯出大氣與精緻豪華的視覺感受,而在飛翼式廠徽的下方同樣設置有一組攝錄鏡頭,作為Active 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中的一部份,提升日常行車時的駐車安全性,環景攝影系統在1.8升尊爵車型上是列為標準配備。
按這裡檢視圖片
線條銳利的鷹眼頭燈,造型輪廓並無更改,燈組外圍也有著鑽帶式LED燈的設計,不過要到2.0升旗艦版本才有附上自動水平調整功能的HID頭燈。
按這裡檢視圖片
S5 Turbo儘管定位是一部家庭取向的四門房車,不過從問世以來,就不斷強調熱情元素,像是上市之前的車技秀以及後來推出的M+手排車型,都塑造出一種較為運動化的形象,在車身細節的設計上,也透過多轉折的鈑件折線,來營造這類的運動氣息。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前葉子板上的箭矢形轉向指示燈,巧妙地融入了Luxgen駐筆回鋒的設計概念,而從方向燈往後延伸到尾燈組的車側腰線,也能賦予S5 Turbo更為搶眼的視覺效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試駕的車型以及2.0升入門豪華型均提供了16吋胎圈配置,輪胎尺碼為205/60 R16,不過Maxxis的MA-561原廠配胎,抓地力表現並不算特別理想,彎中的極限也因而受到不少限制。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智慧科技車作為品牌初衷的Luxgen,旗下各車款都能看到整合了車側攝影系統的後視鏡組,雖然Side View+以及Active Eagle View+系統並未全車系普及,不過藉由車側攝影機的幫助,在進行轉向換道或者市區停車時,都能夠獲得更出色的安全輔助。
按這裡檢視圖片
車尾的部分也沒有明顯的更動,看得出來的差異僅在於尾廂上的鍍鉻銘牌字樣改為S5 Turbo;流暢的車身曲線更是為S5 Turbo帶來了0.28Cd的風阻係數,對於油耗以及高速的行駛穩定性都有正面的幫助。至於在消費者日漸重視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方面,S5 Turbo除了藉由前瞻科技營造出更周延完善的使用便利性之外,車身主要結構的鋼板厚度也增加,車門處還採用了強化鋼樑,可提高遭受側撞時的乘員安全性,然而像是六氣囊(2.0L豪華型以下為2氣囊)、ESC動態車輛穩定系統、TCS循跡防滑系統等都要到旗艦車型才有配置,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尾燈組同樣加入了鑽帶式LED燈的設計,日夜間行車能夠提供更為醒目的警示效果,同時也可以加強S5 Turbo整體的科技感受。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尾門牌照框上方可以看到一顆隱藏式車尾攝影機,也是整合在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中的一部分,除了倒車顯影之外還提供有模擬鳥瞰畫面可供駕駛人參考,而在未配置環景顯示系統的車型上,則是提供了基本的雙眼倒車雷達系統。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同級國產中型房車中擁有尺碼優勢的S5 Turbo,長寬高分別達到4650×1805×1490mm,軸距則是2720mm,在座艙的利用效率與設計上自然有更容易發揮的空間,至於車重部分試駕的1.8升尊爵型依舊維持在1390公斤。
按這裡檢視圖片
為了營造出更為濃厚的運動感受,尾廂上也刻意捏塑出一道小鴨尾擾流翼來加強車尾的個性感受。
按這裡檢視圖片
為S5 Turbo 1.8提供動力來源的是一具排氣量為1798c.c.的四缸渦輪增壓VVT汽油引擎,最大馬力設定在150匹(5200轉),而足以媲美國產2.5升V6引擎的23.5公斤米扭力峰值則是可在2400-4000轉速域中持續迸發,這具引擎在日前的改款作業中有經過些許的調校,馬力輸出略降(154匹→150匹),最大扭力的湧現時機也稍稍延後(2000→2400轉),加上引擎內部輔以WST鍍層處理,可有效減少機件的運轉摩擦,藉由動力輸出曲線的修改也讓1.8升Turbo的油耗數據更加討喜,從原本美規數據的平均12.2km/L進步到14.5km/L,儘管能效等級仍為第四級,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也說是做出了適當的回應。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以深色調為主的座艙之中,S5 Turbo還是給人一種較為沈穩的調性,控台的設計風格也不會太過繁複,利用簡單的線條凸顯出中央大型觸控螢幕的存在感,視覺上給人一種相當順眼的印象,部分用料的細節處理和質感倒是還有進步的空間,不過這次的改款,納智捷有特別針對車室隔音的部分進行強化工程,市區中的怠速停車或者慢速行進,確實傳進耳朵內的噪音比起先前試駕Luxgen5 Sedan時要少一些,不過在引擎處於高轉速運作的情況下,車室內的靜肅性還是難以避免地會受到動力心臟的影響。
按這裡檢視圖片
定位在智慧科技車的納智捷,藉由台灣強大的資訊電子業,將一套名為Luxgen Think+ Touch的多功能車載系統整合於車內,再利用一組面積達9吋的彩色觸控螢幕,提供更直覺化的操作介面,當然這套系統也和其他Luxgen車款一樣可以和HTC手機整合同步,成就一組功能強大且全面的資訊平台,而S5 Turbo在此級國產房車中也因為擁有極高的通訊娛樂整合能力而獨樹一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除了基本的Aux-in、USB擴充功能之外,這套系統中還提供有藍牙無線傳輸的設計,讓使用者能夠視個別情況自由運用,不過藍牙免持系統則是僅在1.8L尊爵型以及2.0L旗艦型上才有提供。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先前提到的Active 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只要按下中控台面板上按鈕後,就能夠切換至此影像畫面,另外可再透過車身四周的鏡頭群,來檢視周遭的環境或者是利用模擬鳥瞰圖的方式,在市區停車時提供更好的安全輔助。
按這裡檢視圖片
利用螢幕上的按鈕,駕駛人可以選擇前方或者車身兩側的攝錄影像來察看,使用上還蠻便利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操作頁面當中也能夠察看部分的安全功能設定,當然建議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還是不要關閉比較保險。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包括日夜間的螢幕亮度、對比等都能夠自由設定,有時候在夜晚開車如果螢幕的亮度太高就會造成駕駛人眼睛的負擔,這時候就能夠來進行調整,而且調整的幅度還蠻大的,算是一個相當貼心的設計。
按這裡檢視圖片
基本的娛樂功能都可以在影音娛樂選項中來切換,再加上藍牙無線通訊,這套系統整體的擴充、支援性算是蠻全面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由於這套Luxgen Think+ Touch對第一次接觸的使用者來說會有些複雜,因此系統中還內建了使用手冊,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可以點進來瀏覽,但我個人是覺得稍微習慣之後就能夠大概摸清楚其操作邏輯的設計,並不會很難上手。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你也可以透過下方實體按鍵上的Hotkey熱鍵,自己來決定一些捷徑選項,總共有8個項目,按下新增後就能夠將駕駛想要設定的快捷鍵顯示在螢幕上,這樣下次就不用再花時間進到系統中來找尋。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套系統厲害的地方就是能夠和HTC手機整合,之後再利用其HTC模式內建程式來發揮出更多元的娛樂、實用功能,但目前硬體的架構還是以HTC手機系統為主,其他品牌的手機就無法支援,這點就算比較可惜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只要利用3G上網功能,系統可支援衛星導航系統,駕駛人在出遊或者找路時也能夠更為安心便利。
按這裡檢視圖片
螢幕上也能夠切換成地圖瀏覽模式,方便駕駛人找路或者設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比較特別的是Luxgen Think+ Touch還可以切換成一組名為Aqua+的特殊水族箱顯示模式,螢幕上會秀出空調設定溫度以及安全帶未繫警示。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只要將HTC手機與系統連結後之後,就可以切換到手機顯示模式,操作介面也會稍微簡化,只留下幾個較為常用的功能讓駕駛人來選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連接之後不用進行個別設定,就能夠將電話簿裡的聯絡人資訊顯示在螢幕上,要撥打電話時也比較快速方便一些,不過也提醒大家不要在車輛行進間找尋聯絡人,以免因為注意力的分散造成行駛上的危險。
按這裡檢視圖片
也因為能夠支援上網功能,因此只要事先透過設定就可以收發信件,重要的訊息也不會遺漏,當然這部份智慧型手機就能夠做到,在這塊車用大型螢幕上則是可以讓閱讀的效果更好。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內建的程式中還有提供吃喝玩樂以及其他生活情報等資訊,主要還是將一些旅遊資訊提供給駕駛人,讓使用者方便進行旅程規劃。
按這裡檢視圖片
開通3G訊號之後就能夠連線上網,不過要視當地的訊號而定,像小編在漁港附近訊號不好,開一個網頁可能就要等上一兩分鐘。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雖然是採用觸控螢幕,但是S5 Turbo依舊安排了實體按鍵讓使用者能夠方便快速操作,而試駕的1.8L尊爵型則是具備了DVD整合式音響主機、6支揚聲器等配備,就視聽娛樂效果來說有著不錯的水準。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這級國產房車中,S5 Turbo還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就是可伸縮的HUD抬頭顯示器,能夠將時速、檔位以及瞬間油耗等資訊顯示在面板上,讓駕駛人能夠不必將視線轉移就能獲得基本的行車訊息,進而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LCD儀表板同樣採用高對比呈現的配置,大型時速顯示對於日常行車能夠帶來更好的資訊判讀效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除了基本的轉速、時速、油量等資訊之外,螢幕上也能夠顯示剩餘里程、平均油耗/瞬間油耗以及平均時速等訊息。
按這裡檢視圖片
S5 Turbo全車系除了入門款的雅致型之外,一律標配單區恆溫空調系統。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這塊後方鏤空的空調面板後,安置了一組手機專用的儲放空間,可以減少空間的浪費,後面還有一組USB連接埠可與手機直接整合。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還可以看到一塊Active Eagle View+環景攝影系統的按鈕,按下之後螢幕上就會顯示該系統程式。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S5 Turbo上提供有兩種變速箱設定,1.8升引擎配置的是五速手自排變速箱,至於擁有170匹馬力輸出的2.0升版本,則搭配的是六速手自排變速系統。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排檔桿後方設置的是EPB電子駐車系統,不僅增加了空間利用上的效率,也能夠強化S5 Turbo的科技感受,此EPB駐車系統是列為全車系的標準配備。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排檔馬鞍座的後方同樣有著一組容積不算小的隱藏式置物空間,裡頭設置了一組12V電源插座和置物杯架,實用性有一定的水準。
按這裡檢視圖片
至於中央肘枕內部的儲物空間也算是理想,儘管因為內部有一塊AV端子以及SUB、Aux-in的連接座,影響了置物空間的平整性,但使用上也不至於會構成太大的困擾。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就大多數用車族的使用習慣來看,對USB以及Aux-in等音源輸入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S5 Turbo也將USB、Aux-in以及AV端子列為標準配備,在高端型Think+ Touch系統的車型上,更提供有兩組USB連接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方向盤的音響快撥鍵是1.8升尊爵型以及2.0升旗艦型才有提供的配備。
按這裡檢視圖片
方向機柱上的左右控制撥桿,包括左右轉向警示、頭燈啟閉、前後霧燈以及雨刷控制等,功能性也比較基本。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試駕的1.8L尊爵型上配備有電動玻璃天窗,另外還有2.0升旗艦版本也配置有天窗。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前雙座遮陽板均配置有梳化鏡以及照明燈,日常實用性都有兼顧到。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副駕駛座的手套箱空間一般,造型不是太過方正,因此物品的放置彈性會受到一些限制。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中控台下方副駕駛座的前方設有一組置物掛勾,臨時要放一些袋子等物品蠻方便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控台左側的按鈕分別為手動頭燈水平調整、儀表板亮度調整以及行車電腦切換。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次的小改款新車,內裝部分主要的變動在於換上了紅線車縫皮質飾板,對於提升視覺上的運動感受有著一定的幫助。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除了前後車門飾板之外,全車座椅的部分也同樣換上了紅線車縫式樣,可使整體的動感氣息更加濃厚。
按這裡檢視圖片
駕駛座肩部喇叭可以搭配衛星導航與手機連接音源來使用,主要是可以和音響系統的聲道做出區隔,避免影響到其他乘客,而這套系統同樣是在1.8升尊爵以及2.0升旗艦型上才有標配。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副駕駛座的椅子上還可以看到另外一組置物掛勾。
按這裡檢視圖片
擁有2720mm軸距優勢的S5 Turbo,車內的空間配置以及腿部伸展空間都算是相當不錯,以171公分中等身高的乘客實際乘坐,可發現頭部以及膝部空間仍有餘裕,要滿足一般家庭買家的需求並不太困難。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中央座椅往前翻倒後,除了有基本的肘枕設計之外。也能夠另外再多出兩組置物杯架,實用性上還蠻理想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要滿足家庭買家的需求,後行李廂的設計也很重要,雖然官方並未提供S5 Turbo的儲物容積,但是從目測的感覺來說,空間並不會太小,加上後座椅還提供有6/4分離傾倒的設計,日常使用上並沒有太多的問題。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將行李廂底板掀開後,可以發現一組備用輪胎和隨車工具組,在必要的時刻就能夠派上用場。
按這裡檢視圖片
作為切入國產房車市場的重點車型,S5 Turbo的優勢在於全車系的渦輪化動力單元,150匹的最大馬力已經有不錯的表現,23.5公斤米的扭力輸出更是勝過同級1.8升房車對手,對於加速上的幫助絕對是有正面的效益,這點在改款之前就已經實際驗證過,而改款之後的S5 Turbo儘管扭力高原輸出時機稍稍延後,但實際加速過程中並未因此感受到有任何的遲疑,引擎轉速的攀升在油門全開的情況下也拉升得相當迅速,起步加速不會因為略高的車重而有被限制的感受,這也是渦輪引擎最大的貢獻之一,對應日常生活中所會面臨到的各式狀況,S5 Turbo的表現應當已能夠滿足用路人對於輸出力道上的期待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當然以1.8L的動力設定來說,和馬力達到170匹的2.0升版本相比,肯定是有些許不夠暢快犀利的感受,但若是對照一般自然進氣的同級對手,S5 Turbo已經有可以讓人摒息的加速力道呈現,重踩油門全力加速時前輪甚至還會出現些許打滑的現象,充沛的扭力輸出可見一斑,但這具汽油心臟在在超過4000轉後,傳入車內的聲浪還是較為強烈,多少會減損整體的寧靜度,運作質感還是有不少的進步空間;至於較多家庭買家會關心的行路質感部分,S5 Turbo給我的感覺行路感還是比較直接,輾過坑洞時的衝擊力道些微明顯,但不會是讓人感到不悅的程度,只是後座的跳動感就較為明顯一些。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Luxgen5 Sedan問世之初,原廠就希望能夠以較為動感的姿態和全面的科技配備,吸引年輕消費族群的注意,從最早的車技秀到目前還有在販售的M+手排版本,都可看出車系朝向運動化方向發展的努力,不過以純原廠設定的S5 Turbo來看,操控表現並沒有讓人覺得特別地印象深刻,車體的剛性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包括轉向系統或者底盤的設定,就還有進步的空間,因為從方向盤所能獲得的路感和回饋,都會因為較多的動力輔助而顯得有些薄弱,後非獨立式拖曳臂的懸吊設定,在抗側向G力的強度上也稍有不足,激烈操駕時車尾的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加上支撐力道較弱的圈簧設定,成為S5 Turbo整體循跡性上的不確定因子,而且進彎速度的拿捏對於駕駛來說也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因為一旦速度減得不夠或煞車時機過晚,S5 Turbo比較容易出現明顯轉向不足的情況,嚴格來說它不算是一部運動感受掛帥的家庭房車,因此如果想要獲得較高的操控寬容度,選擇好一點的輪胎以及圈簧/減震筒的升級會是比較建議的方式。
按這裡檢視圖片
再一次體驗S5 Turbo的操控表現,會發覺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底盤的調校並不夠均衡、火候還沒到位,跟發展歷史悠久一些的競爭對手相比,S5 Turbo當然是有可以再強化的空間,對於比較喜愛享受駕駛樂趣的買家而言,相信也會樂見這樣的改變,如果不要用太嚴苛的角度來看待,以一般駕駛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來說,S5 Turbo的表現和定位就還蠻適切的,畢竟一款家庭房車,操控靈活度不會是多數買家們首要考慮的項目,如果你本身並不是熱血駕駛人的話,就放心去享受S5 Turbo的所具備的空間優勢和渦輪引擎帶來的充沛性能吧。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這次的改款動作中,更名再戰的S5 Turbo主要還是以重新調整的價格配備切入這級市場,就售價設定來看算是頗有競爭力,雖然比較吸引人的配備或者較為周延的主被動安全系統都要到頂級車型才能擁有,但至少已經設立了一個更為親民的入手門檻,對於拓展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自然是有所幫助,加上改款後進步一些的油耗數據,要滿足這級以實用為主的消費者們自然也更有說服力。
按這裡檢視圖片針對這次S5 Turbo的試駕心得分享,小編也準備了一項精美的小禮物要送給大家,今天要提供回文抽獎的獎品為Luxgen5 Sedan的1:18模型車,不敢說是限量但應該很有收藏的價值,可惜因只有一部,希望你是那位最後幸運中獎的朋友。
按這裡檢視圖片
想要獲得這部模型車的朋友,只要針對Luxgen S5 Turbo在回文中發表你的意見或者看法,就具備有抽獎的機會。
按這裡檢視圖片
最後再為大家整理一下回文抽獎的內容說明:
1.參加辦法:只要在回文中發表你心中不管對於品牌也好、S5 Turbo新車也行的任何看法,正面或者需要改進地方的建議都行,即具備有抽獎的資格(相同帳號重複發文則無效)。
2.回文抽獎截止日:截止日期訂在1/16星期四中午12時。
3.抽獎日期:預定在1/17星期五公布。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