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執行長鮑爾默。(圖:維基百科)
個人電腦 (PC) 軟體巨擘微軟 (Microsoft)(MSFT-US) 執行長鮑爾默 (Steve Ballmer) 上周五 (23 日) 意外宣布將交棒,引發市場震撼,股價收盤興奮大漲逾 7%。不過分析師警告,即便換上新導人,微軟仍需追趕過去數年錯失的市場機會。
鮑爾默上周五發表公開信宣布,一旦公司在接下來 12 個月內找到繼任者,他便即刻退休。儘管 Windows 作業系統開發商微軟,將鮑爾默此舉描述為自願離職,但值此同時,投資人對於公司的抱怨卻與日俱增,且微軟 1 個月前發布的上季財報令人失望,也導致股價大跌 11%。
《華盛頓郵報》上周六 (24 日) 引述分析師報導,雖然鮑爾默下台在即,但微軟未來命運仍持續面臨在他任內遭遇的困境:即微軟獲利依賴 PC 在市場上受歡迎程度,而在今日行動運算設備日益流行時代,PC 技術卻正持續萎縮。
在鮑爾默領導微軟的 13 年期間,書本及音樂的消費都大量轉成數位化了,電腦使用也不再只限於桌上,而是轉到人們手中。一場電腦科技新時代正熱烈興起,但這場運動卻不太靠一度稱霸電腦產業的微軟施力。
鮑爾默其實也並未坐以待斃。他近期改變公司策略,將注意力從 PC 轉移,並進行一連串人事改組及推出新硬體產品。然而分析師指出,鮑爾默又重蹈任內常犯的覆轍:採取的行動規模太小,時機也太晚了。
正如市場研究公司 Forrester 產業分析師 J.P. Gownder 指出,電腦產業最大轉變是行動化;而鮑爾默將會因為錯過了這場產業革命,而遭到批評,且批評得有理。因為這場革命非常明顯從 1990 年代中期便開始。
鮑爾默黯然宣布將退休,最主要原因恐怕來自公司新推出的平板電腦 Surface 爆發高達 9 億美元減記。此外,微軟推出的新一代軟體包括 Windows Phone 行動作業系統及 PC作業系統 Windows 8,也未受到消費者熱烈迴響。
分析師指出,微軟之前一系列軟硬體產品策略,陷入相同錯誤模式,即進入其他公司已建立起客戶忠誠度的市場。例如推出的 Zune 音樂播放器打不倒蘋果 (Apple)(AAPL-US) 的 iPod,WP 智慧手機沒能奪走多少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霸占的市場,連推出的 Bing 搜尋引擎也遠遠落後對手 Google (GOOG-US)。(接下頁)
最能證明微軟失敗的例子,恐怕是其推出平板電腦的過程。報導指出,微軟之前研發一款平板電腦稱為 Courier,但卻在 2010 年產品推出前將整個計畫取消;反觀蘋果也是在同一年推出風靡市場的 iPad平板電腦,並成為史上最成功的消費電子產品之一。
不僅如此,當微軟去年終於推出 Surface 平板時,對手亞馬遜 (Amazon)(AMZN-US) 及 Google 等其他廠商,也已推出包括 Kindle Fire 及 Nexus 7 等平板電腦,奠定了 iPad 以外的市場選擇基礎。
市場研究公司顧能 (Gartner) 分析師 David Cearley 分析道,鮑爾默的離去,告訴我們在科技產品市場需具備洞察力有多重要。「尤其是微軟不被視為是能創新的公司,也不被視為是時髦的公司。」
事實上在微軟初期,將其他人的創新發揚光大是他們相當有效的策略。當時在創辦人比爾蓋茲 (Bill Gates) 領導下,微軟推出了 Windows 作業系統,仿照了由蘋果麥金塔 (Macintosh) 電腦率先成功推廣的圖像化介面;此外還推出 Internet Explorer (IE) 網頁瀏覽器,這也是參考較早推出這類產品的對手 Netscape Navigator 創意。
不過,微軟至此的成功,都顯然避開與公司 2 大獲利來源產品直接衝突,亦即 Windows 與 Office 文書處理軟體包。實情是,多年來只要微軟內部出現一個新產品構想,可能衝擊到上述 2 項業務,高層便會將將構想擺一旁,以決心捍衛金雞母。
前微軟開發人員、現任馬里蘭大學法律系教授的 James Grimmelmann 便透露一例,即在 2000 年公司進行一個以網路為基礎的文書處理功能開發計畫,但該功能部分與微軟的 Office 牴觸,因此高級主管很快就刪除了計畫。而等到 2005 年,市場上出現了類似產品,但卻是由 Google 推出。
Grimmelmann 指出,微軟每一塊獲利勢力範圍,都被一些強有力的部門把持,導致推出真正有創意的產品實在很難。而今日的 Windows 8 又是一例,它一方面維持傳統的作業系統介面,同時加入由觸控技術觸發的新介面。但消費者卻不買帳,認為這樣的結合令人頭昏腦脹;而微軟也即將推出簡化版的新 Win 8。
早在 2001 年便離開微軟的 Grimmelmann 直言,Win 8「不肯移除舊介面,將使得新介面注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