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本報訊】
立法院開議以來,由於民進黨立院黨團提出廢除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等4條件,並要求行政院長江宜樺道歉,朝野協商破裂,至今議事繼續陷於空轉。如此混亂政局,讓人想到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最近撰文指出,台灣曾創造了「經濟奇蹟」、「政治奇蹟」和「食品安全奇蹟」,如今一個個奇蹟紛紛崩坍,一個個神話紛紛破滅,令人感嘆。這樣的評論點出台灣經濟逐漸沉淪的趨勢,值得朝野反思。
台灣經濟發展創造的輝煌成績,曾經被中國大陸廣大民眾所羨慕。如今不過幾年時間,看到長期研究台灣問題與兩岸經貿的對岸智庫學者,對於台灣政經情勢做出「昔日的奇蹟、輝煌與神話,如今全成記憶,已沒有了驕傲與自豪,只有一聲嘆息與無奈」的結論,讓人不勝唏噓。
長期以來,台灣產業及貿易的雄厚基礎與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優勢,一向是台灣在兩岸經貿往來中維持主體性的支持力量,同時也是支撐台灣產業在兩岸交流中獲得實益,並且得以擴大實施貿易投資自由化與市場開放政策的重要基礎。如今,台灣經濟動能明顯不足,1951年至1990年的40年間,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8.51%,其後1991年至2011年的平均成長率下降至5.11%,減少3.40個百分點,2012年更降至1.32%。所謂台灣「經濟奇蹟崩坍」,實非危言聳聽。
這些年政府高層官員喜歡引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和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3年排名分別第11和12名),說明台灣的國家競爭力提升。但是事實上,觀察台灣製造業產品出口占全球出口比率的變化,可以明白我們完全沒有自滿的理由。台灣製造業產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率於1990年為2.6%、2000年3.3%,之後逐步走下坡,降至2011年的2.4%。反觀同期間,中國大陸從1.9%升至15.4%,南韓則從2.5%升至4.1%。這項數據,足以顯示台灣產業競爭力下降,也逐漸喪失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影響力。
再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經商環境評比,2013年台灣地區排名第16名,較2007年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第58名,進步32名。但事實上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分析,國內投資毛額近十年成長有限,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除2010年出現較明顯的成長外,近五年的國內投資毛額成長率,幾乎是呈現成長停滯的情況,顯現投資動能不振。
其中,由於創新研發投入不足,更是產業微利化與薪資無法上漲的主因。根據2011年工商普查結果,整體產業部門有投入研究發展活動的企業比重僅1.62%,其中工業部門僅台灣出口支柱產業的電子資訊產業達到25.42%,其餘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電工業等比重均在5%~6%之間;服務業有投入研究發展活動的企業比重更低於1%。工商界普遍漠視研發的投入,讓人擔心台灣產業未來應對全球競爭與市場開放的能耐。
台灣當前面臨的情勢極端嚴峻,容不得國人繼續淡定以對。我們期盼朝野政黨高層領導人,應儘快設法打破當前行政和立法互槓的僵局,回歸正常的政務推動與立法審議機能,維持政局安定,讓台灣的產業界和民眾對台灣的經濟未來有信心,才能促成企業「投資台灣」的意願,為人民創造就業機會。
就行政院而言,如何規劃並落實提振經濟動能的策略,更為關鍵。除了應儘快確定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營運模式與招商方案外,對於推動中的「愛台十二項建設總體計畫」、「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十大重點服務業」、「關鍵產品發展登峰造極計畫」、「三業四化 」和「中堅企業」等計畫,都應深入檢討其成效,務實評估各項計畫究竟產生多少技術創新、專利布局與建立自有品牌的成效,更應重視究竟能夠培養多少技術人才?為產業創造多少附加價值?對全球競爭力提高有多少貢獻?如此才能進一步研擬新的產業發展與技術擴散策略,以引導製造業與服務業進行創新投資。
至於立法院,除了強化國會自律,建立制度化、公開化和透明化的黨團協商制度之外,尤其應透過協商確立審議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政府組織改造法案和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的審議時間表。特別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涉及台外商在台投資所面對之物流、人流、金流,資訊流及知識流等各項限制的大幅度鬆綁,也攸關台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更應儘速完成立法,才能化解台灣經濟逐漸沉淪的疑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