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編寫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不再風光了?
維基百科最近開始出現式微跡象,包括由系統取代人工刪文、降低上傳編寫門檻、資深編輯規範多,新人不敢加入、男性編輯居多,女性詞條缺乏專業等。對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的批評,維基媒體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嘉德納予以否認,但承認確解決新血短缺的問題。
維基百科自2001年推出,網羅全球各地寫手,志願編寫這部浩瀚無邊的資料庫,影響力逐漸攀升,至2007更達到約有5.1萬的編輯群。不過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指出,維基百科自2007年後,編輯寫手人數不斷在下滑,統計至今年夏天,約剩下3.1萬編輯寫手。
自動刪文,編輯灰心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報導了有關維基百科開始出現警訊的徵兆,並歸納為六點,第一是為了節約人力,百科詞條的審查由人工改成系統自動刪文,系統常會判斷錯誤地將正確的好文也刪掉,導致許多寫手的辛苦白費,同時有意投入編輯的新人,也常因被刪文,而感到灰心,漸漸不再嘗試。原本用意是在防堵惡作劇文章的軟體刪文設定,卻也因此帶來危機。
其次是維基百科降低上傳門檻,出現許多錯謬、劣質的文章,以致拖累整體內容品質。過去維基百科的上傳者必須熟悉「Wikitext」這種屬於維基百科的網站語言。維基為了吸引更多人來編輯,曾降低門檻,讓沒太多網站編輯經驗的人都可進行編寫,結果是惡作劇文章百出,大大降低維基百科的內容品質。許多編輯元老深感痛心,也拂袖而去。即使後來回復原來的上傳方式,但內容品質已大打折扣。
規章多,新手難入行
第三項令新人卻步的是,行之已久的維基百科,出現了繁縟複雜的官僚規章,許多元老級的編輯寫手,不滿維基推行新發文系統。維基曾嘗試讓新、舊編輯群能互相接軌、專業傳承,成立「維基編輯挽留計畫」(WikiProject Editor Retention)專頁,結果變成各路編輯在網路上開火的戰場。
愛爾蘭資深維基管理員莫蘭認為,反對新的輸入系統並非排擠新人,而是維基在推行時並未充分詢問志工意見所致。
莫蘭也說,多年來維基已建立數目可觀的官僚規章,例如討論客觀中立的規則,就有5000字,編輯們也常在這些規條上爭論,導致新人不知如何參與。
第四是男編輯佔多數,女性百科詞條卻乏善可陳,專業度不足。維基編輯群9成是男性,這些愛用網路的「宅男」編寫的女性詞條,總圍繞在AV女星與網路遊戲,對於女性文學的詞條著墨不多,欠缺女性詞條的專業性。
公正性受質疑
第五點對維基百科殺傷力極大的,是近日傳出有公關公司雇用寫手開設「免洗帳戶」,撰寫置入行銷的百科詞條,雖然維基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已展開清查,封鎖約250名疑似收費撰文的帳號,但寫手門案件,已大大打擊了維基百科在世人心中的中立客觀形象。
最後一點則是維基基金會的腐化。受惠於維基百科詞條幫助的民眾愈來愈多,各界也願意慷慨解囊捐款,2011到2012年間,維基共收到3800萬美元募款;比起過去2007到2008年的500萬,成長約7.5倍,維基媒體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嘉德納卻指出,基金會花太多經費在與提升維基質與量上無關的部門,且情況嚴重,可能導致互相包庇、內幕交易和其他腐敗行為。
嘉德納說,維基近年來出現一批全職的資深編輯群和評論團體,因此開始產生對維基沒多大助益的官僚,維基的全職編輯人數從2006年的3位,至2013年7月已發展成174位。當基金會有錢後,很多事都變得不單純,嘉德納表示,維基百科必須對外界說明,如何運用募款項目,讓維基百科繼續完成公益使命。
維基百科趨勢觀察家哈爾法克認為,維基的衰微從2007年開始,程式刪文的比重高過人工刪文,許多充滿熱血的新人熱情被澆熄,打退堂鼓,哈爾法克表示,是維基自己扼殺了新編輯資源。
不過,嘉納德表示,維基的編輯人數目是減少了,但文章的數目與長度都有增加,她承認維基確實有缺乏新血投入的問題要解決。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