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病得很重。有多重?標準普爾最近降低了其主權信用評級,這是法國在兩年不到時間裡第二次遭到降級。
除了降級之外,標普還對法國的預算和結構性改革提出了警告——總統奧朗德政府在過去兩年裡,所實施的這些措施,並沒有能夠改善法國經濟。
標普的降級可謂意料之外,但也算不上令人震驚。近期法國工業產出的下降,導致巨額貿易赤字,並破壞了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失業率上升至11%左右,10月份更有創紀錄的330萬人失業。與此同時,政治危機妨礙著政府追求艱難的改革。法國領導人在有效溝通和面對當前威脅方面,顯得頗為無能,政府無法解決問題,卻玩起了轉移注意力的把戲,在細枝末節的爭議上大費口舌。但問題仍然存在,不願改革的後果,可能引發災難性的損失。
而更廣的角度看,法國的問題,其實是全球經濟問題的具體展現。最近幾十年來,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在全世界風起雲湧。首先,製造及工業化,被歸類為落伍的陳詞濫調。在發達國家,汽車、冰箱、電視等大眾市場商品市場,已經飽和,二級市場早已沒有了活力,製造業就業不振,企業經營不再需要大規模勞動力,而通信和服務業又無法跟上彌補缺口,失業每況愈下,經濟增長停滯不前。
第二個突變來自過股東主宰力過大,這一趨勢已經延續了三十多年。以退休基金、投資基金和對沖基金為首的股東,給公司施加強大的壓力,逼迫公司發放優沃股利,公司領導人為了求表現,不斷投其所好。這使得企業紛紛將勞力外包,也使得CEO流動性增大,購併活動旺盛,但收購價普遍過高的種種問題。
在OECD已開發國家,工資占GDP的比重,平均下降了約十個百分點,至57%。過去30年來的累計數字大約在200—300萬億照。此,消費,這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自2000年以來便停滯不前,使得失業率幾乎在所有國家都在上升。
資本主義的第三個突變,是經濟和社會的極度金融化。金融和企業管理者所獲得的報酬之高,超乎大部分人的想像。金融市場不受約束的擴張,特別是衍生品浮爛,直接導致了2007—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為了收拾危機的殘局大量舉債,包括哪些資產負債表已經因為GDP增長減緩大受損傷的國家。在許多國家,特別是南歐國家,蕭條的經濟環境正在引發社會緊張、政治冷漠、國內動亂和違法犯罪。而揮之不去的氣候變化幽靈,也在加劇公眾焦慮。
歐洲不能繼續維持德國的主張,因為這樣只會引起緊縮和通縮,迫使國內工資和物價降低,必須發展一條讓經濟增長的長期戰略。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和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家,都支持的政策徹底變革,只有認真考慮他們的建議,並拿出共同的長期思考和承諾能力,法國及其陷入麻煩的南歐鄰國,才能最終恢復足夠的力量,增強經濟體質。
★ 有錢人財富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想對、做對,其實你也辦得到!……more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