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Intel在7系列晶片組中內建USB 3.0控制器,正式帶動USB 3.0裝置的普及。加上晶片廠商單晶片USB 3.0控制器陸續出貨,將儲存裝置價格再往下拉。就拿USB 3.0隨身碟作為例子,同樣儲存容量的價格,USB 3.0隨身碟只比USB 2.0版本多個100~200元,雖然在此便宜的價位帶買不到寫入速度快的產品,但是讀取速度卻可受惠USB 3.0介面的頻寬翻兩翻。 另外1種急需渴望USB 3.0介面頻寬的周邊裝置即為無線網卡,特別是進入802.11ac之後,1T1R就有433Mbps的頻寬,2T2R的吞吐量就必須呼叫USB 3.0頻寬來幫忙,否則以USB 2.0的理論頻寬480Mbps來計算,將成為802.11ac無線網卡的傳輸瓶頸。
好不容易Intel在7系列晶片組中內建USB 3.0控制器,正式帶動USB 3.0裝置的普及。加上晶片廠商單晶片USB 3.0控制器陸續出貨,將儲存裝置價格再往下拉。就拿USB 3.0隨身碟作為例子,同樣儲存容量的價格,USB 3.0隨身碟只比USB 2.0版本多個100~200元,雖然在此便宜的價位帶買不到寫入速度快的產品,但是讀取速度卻可受惠USB 3.0介面的頻寬翻兩翻。 另外1種急需渴望USB 3.0介面頻寬的周邊裝置即為無線網卡,特別是進入802.11ac之後,1T1R就有433Mbps的頻寬,2T2R的吞吐量就必須呼叫USB 3.0頻寬來幫忙,否則以USB 2.0的理論頻寬480Mbps來計算,將成為802.11ac無線網卡的傳輸瓶頸。
規格表不告訴你的事
筆者並非負責儲存裝置的編輯,最初對於USB 3.0的細部規格並未深入研究,直到前幾個月借測D-Link DIR-868L這款採用BCM4708新款晶片的無線路由器時,發現網頁管理介面選單中提供了關閉USB 3.0的選項。
照常理來說,插入USB埠的裝置,如果支援USB 3.0就會自動運作於USB 3.0模式,若僅支援USB 2.0,則因少了USB 3.0多出的5根針腳,當然就不會運作在USB 3.0模式。這一切都在裝置插入USB埠的那一刻決定好了,不必使用者手動調整。不過就在觀察USB論壇官方網站上的報告時,發現的確有關閉USB 3.0的必要性。不過想了解其中原理就必須從頭說起,首先來看看USB 3.0是如何傳輸的。
▲實際上量測USB 3.0的頻譜,可看到2.5GHz一直到直流部分皆有訊號。(圖片來源:Intel文件327216-001)
USB 3.0 傳輸倍增
大家所熟知的USB 2.0使用4根接腳,除電源和接地各用去1根外,剩下的2條線材負責傳輸訊號,採用稱做差動訊號(Differential Signal)的方式傳輸。與1根訊號1根接地的傳輸方式比較,差動訊號同時在2根導線上傳遞訊號,訊號振幅相同、相位相反。
這麼做有4大好處,首先就是抗干擾能力佳,因為外來的電磁干擾同時作用在2條導線上(共模雜訊),兩者相減之後的值不變;再來則因傳遞相位相反的訊號,2條導線產生的電磁場相互抵消,對外電磁干擾小;再者則是因為以2條導線正負號交替作為判斷依據,而非採用電壓判斷,因此比較不容易受到零件溫度變化影響;最後就是差動訊號的電壓改變幅度可以做到比較小,降低裝置耗電量。
USB 2.0傳輸速度為480Mbps,所以差動訊號必須為240MHz,USB 3.0則是以USB 2.0的基礎再往上新增5條線(包含USB 2.0的4條總共為9條),4條線分別組成2對差動訊號傳,提供全雙工傳輸能力,剩下的1條做為整條導線的遮蔽以及接地。差動訊號運作頻率上也有所增加,從240MHz大幅提升至2.5GHz,才能達到5Gbps的頻寬。
導入展頻時脈
運作頻率越高,溢散出的電磁波較容易干擾其他電器,因此USB 3.0導入了高頻運作時經常會使用的展頻時脈(Spread Specturm Clock)解決。展頻對於訊號傳遞來說有好有壞,在此USB 3.0主要是擷取其好處,把原本集中在2.5GHz頻率的能量往上和往下延伸,讓原本存在於2.5GHz的能量降低,能量降低也就代表輻射出去的電磁波降低了。
USB 3.0以2.5GHz為中心,頻譜能量呈現Sin函數的絕對值分布,下次出現能量集中的地方為三次諧波7.5GHz,所以在USB 3.0線材規範中都有針對7.5GHz訂出要求。
成敗主因皆展頻
看到2.5GHz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很熟悉?目前廣泛使用的無線傳輸技術大多集中於2.412~2.462GHz這個ISM頻段之間,802.11 b/g/n、藍牙、或是其他使用私有無線傳輸技術的滑鼠鍵盤都在這個頻段之內,跟USB 3.0差動訊號2.5GHz相當靠近。USB 3.0展頻之後的能量分布很不幸的覆蓋到2.4GHz頻段,而且原本單一的2.5GHz干擾展頻後,變成從直流到數GHz的寬頻干擾,無法使用濾波器完整濾波。
USB論壇針對此一現象,也僅能呼籲製造商將遮蔽做好,從USB插槽、線材、直到外接裝置端都需要做屏蔽接地的動作,盡量壓低輻射出來的電磁波。
▲插上USB 3.0裝置之後,雜訊部分比未插入之前多了約20dBm。(圖片來源:Intel文件327216-001)
802.11 產品先中槍
如同開頭文章所言,因為Broadcom BCM4708網路SoC晶片的出現,加入了USB 3.0連接埠,使得產品天線和連接埠相當接近,因而惡化了這問題(訊號強度與距離呈現3次方反比),迫使廠商不得不加強USB 3.0埠的遮蔽,或是直接在網頁管理介面裡提供關閉的選項,以避免無線網路速率下降或是連線範圍縮小等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USB 3.0控制器內建在筆電晶片組當中,數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把儲存裝置或是無線接收器插在USB 3.0埠的機會大增,無線接收器的天線直接緊鄰干擾源,不用筆者敘述也知道這是件很糟的事。
標籤:知識百科 , 電腦王 , usb 3.0 , 教學 , 評測 , 2.4ghz , 射頻干擾
下一則
普通的 Android 手機也能變身 3D 掃描器
Haswell電源全攻略,0.05A極低電流考驗+12V最低輸出極限
最近Intel推出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Intel並未隨著Haswell的問世,推出新的...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Intel 新發布的晶片組 Z77 終於內建了 USB 3.0,主機板不用再拖著一個...
網路架構大概論4- 網路底層的訊框傳送法則
這次我們走入網路的更底層,TCP/IP網路模型的第一層或是OSI網路模型的第二層,了解訊框實際...
網路架構大概論5-802.11 與 802.11a
網路架構大概論快要到最終篇了,就來談談無線網路的最底層,OSI的第一層「實體層」。或許各位讀者...
網路架構大概論3-IP概念、分級與子網路遮罩
希望經過上篇的連續燃燒彈轟炸之後,各位讀者還有力氣接續看完這篇文章。如果讀者上篇沒有把整篇看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