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日經BP社提供
早就有觀點指出,很多日本企業面臨的課題是如何推進全球化。但實際能順利開展全球化的日本企業卻很少。他們遇到了哪些障礙?日經技術在線採訪了專門研究競爭戰略論等、主持日本經營論壇的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淺羽茂。
淺羽茂,198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系。1990年獲得東京大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科博士學位。1999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所博士學位。曾任日本學習院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等,2013年4月起任現職。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掌握經營戰略》(合著,有斐閣)、《企業的經濟學》(日經文庫)、《思考企業戰略—如何組合併發展邏輯?》(合著,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經營戰略的經濟學》(日本評論社)等。 (攝影:陶山勉)
是什麼阻礙了日本企業的全球化進程?
淺羽:我認為最大的障礙是日本企業的固有觀念。比如「只要在擁有全球最挑剔消費者的日本市場上暢銷,在國外市場就也能暢銷」、「日本企業的技術實力比國外強」、「日本的出路在於產品製造」等。
現在仍有企業存在這些想法,但這種企業數量已經可以說不是太多了。有的企業現在仍堅信這些。在新年來臨之際,建議各企業檢討一下自己有無執迷於這些固有觀念。
我經常講下面這個例子,就是日本建築商針對超高層建築競相開發抗震性高的高強度混凝土的事例。開發出的高強度混凝土的品質和強度可以說是世界一流;但日本經濟泡沫在1990年代初破裂,從此經濟惡化,不再需要建設高層建築。這些好不容易開發出來的高強度混凝土也基本沒有發揮威力的機會;而國外,上海及杜拜等地都在大舉建設超高層建築,這些建築工程最適合使用高強度混凝土,但實際上並沒有採用日本開發的這種高強度混凝土。
這是為什麼呢?
淺羽:其中一個原因是,要想發揮這種高強度混凝土特有的品質,必須要有要精細的施工管理,比如以精確的比例混合精選的材料等,而國外很難找到能勝任這種管理的人才和所需材料。因此,上海和杜拜的超高層建築都是採用性能雖比不上高強度混凝土、但可用很容易買到的材料簡單配製出的混凝土建成的。
「因為品質過高,所以賣不出去」是一個認識誤區
淺羽:在分析這個事例時,經常將原因歸結為日本企業的產品品質過高,認為是因為品質過高所以在國外賣不動。
★ 大師開講:
低薪、低利年代,如何在不可能的環境中創造投資獲利的種種可能?…more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