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科技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本文原作者為Balaji Srinivasan,擁有史丹佛大學電機博士學位,目前於史丹佛大學教授資料探勘、統計學與計算生物學。
2013年是有史以來頭一遭,美國40歲以下的成年人將比他們的父母輩還要貧窮。過去這種蕭條曾促使數百萬年輕人遠離家鄉,移民美國尋求更棒的機會;然而,曾是移民者天堂的美國,如今卻輪到年輕人即將外移,不過這次不只是移民他國,可能是要移民到「雲端」。
兩人的最短距離不再是用尺來量,而是社群媒體!
儘管人們身體的距離仍受地理環境所侷限,精神上的距離卻早已不再受地理所限,而是由全新的「單位測地線距離」(the geodesic distance)所定義。
單位測地線距離能測量兩個人在社群媒體之間的最短距離,且和地理距離一樣具有效力,無論是史丹佛大學、卡內基或麻省理工學院都舉辦了許多的研討會來研究雲端製圖學,甚至提出了不以國家,而是以內心距離為基礎的「社群網站地圖」。
目前有許多社群在網路的世界中發光發熱:維根素食者、身體雕塑家、手作族,及各種聲援團體等。成千上萬的人在雲端上尋找真正的同好,彌補真實生活中與週遭疏離所造成的孤立感;但也因此與網路上的同好越來越緊密,與隔壁鄰居越來越疏離。
然而,這樣的落差不會一直存在,因為最新科技除了幫助人們在網路上尋得同好,也幫助他們在真實生活中見到彼此。
雲端社群逐漸「著陸」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早已有不少網路社群成為真實集會的例子,例如2個人藉由約會網站Match.com從相識至見面、10個人在hacker house中共住一年、100個人在startup incubator中合作數個月,或是1000個人參與RailsConf等短期聚會。
這些曾經只存在於雲端的社群開始來到現實生活中,甚至還有網友主張co-living及co-housing的生活方式,與志同道合的人們生活在一起,不只在網路上友好,也在真實世界中與鄰居的交好。
逆向離散現象(the reverse diaspora)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不但生活所需變得越來越容易取得,也讓與網友碰面變得比以往更加容易。此外,隨著行動科技出現,人們也開始擁有越來越高的行動力,就算前往荒郊野外,只要智慧型手機還有訊號,就幾乎不會影響到工作。
★ 大師開講:
低薪、低利年代,如何在不可能的環境中創造投資獲利的種種可能?…more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