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文學權威、中研院院士夏志清在紐約病逝。 記者許振輝/攝影 |
「我很累,我要走了。」中國現代文學權威、中研院院士夏志清十二月廿九日下午留給夫人王洞這句話後,不久就在紐約曼哈坦一所安老院安詳辭世,享年九十二歲;作為文學史家,夏志清最重要的貢獻是「讓活埋歷史的作家重見天日」。
夏志清夫人王洞卅日表示,丈夫走了,雖然她很難過失落,但唯一安慰的是,夏志清是在睡夢中去世的,沒有任何痛苦。
她說,廿九日下午三時去看夏志清時,夏志清疲弱地對她說:「我很累,我要走了。」當時王洞不以為意,還表示晚上會再來看他,沒想到這是夏臨終前最後一句話。
當晚六時卅分,王洞再去看夏志清,叫他不醒,才發現他心臟已停止跳動,手心還有微溫;其時院方還渾然不覺,醫護人員本欲施行心肺復甦術,但醫生表示夏志清器官已衰竭,王洞不忍丈夫再受苦,簽字同意放棄搶救。
一九六一年,夏志清以英文撰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由耶魯大學出版,為英語世界現代中國文學研究開先河;夏在書中推崇四位在一九六○年代被忽略的作家: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張天翼;書出版後成為歐美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熱門書,前三位作家也在中國文壇上重綻光芒,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此後才正式進入歐美學術殿堂。
|
知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左)與其兄夏濟安,作育海內外眾多文學人才。 圖/聯經提供 |
夏志清曾指出,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錢鍾書的「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他也非常讚賞白先勇,認為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有如一部民國史。
一九六八年,夏志清出版「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帶動古典文學小說文本研究的風潮。
夏志清主修西洋文學,曾自承在大陸時未看中國作家作品、不受國族主義影響,因此在一九六○年代的冷戰時代,便能揚棄政治觀點,以文學角度評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
但由於文學批評的觀點各異,夏志清數度在學術界展開筆戰。他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對魯迅評價不高,引來捷克漢學家普實克批評「分析方法不夠科學」;一九八六年,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海外讀紅樓」文中指夏志清「熟讀洋書,以夷變夏,便以中國白話小說藝術成就之低劣為可恥」,兩人展開「紅樓筆戰」,喧騰一時。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