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個月內走遍歐亞36個國家、80 個城市的翼賢,手中拿著iPad和我分享他旅途中的珍貴影像。聊著那一路上的見聞和際遇,他將世界擺在你我眼前,或許看完這篇採訪你也會跟我一樣,心中一股熱血蠢蠢欲動。
Q:什麼時候開始愛上旅行,成為攝影背包客的契機是什麼?
我最初是因為玩攝影,為了要看更多的美景所以開始環島,那是讓我成為背包客的一個啟蒙。而真正的關鍵應該是後來到西雅圖的時候,我在Hostel碰到兩個人,一個是環遊世界接近尾聲的香港人,另一個是在加拿大打工渡假、然後來美國玩的台灣人,他們同時間讓我受到一些刺激,讓我知道原來也可以這樣旅行,因為在我大學那個年代,還沒有那麼多人去打工渡假。此外,那時去西雅圖是我首次一個人出國,什麼都要你自己來的時候膽子就會大,而且當你受過別人幫助,就會更想去回饋。
Q:人文和風景你皆有涉獵,我特別好奇你如何拍攝旅途中的陌生人?另外,我發現你的作品常常會有人在畫面中點綴,這和一般避開人拍空景,取景的思維上有何不同?
拍陌生人,我的方式比較介於動感小帆和張雍之間,小帆會主動去逗陌生人,還沒按下快門就已經跟大家玩在一起了,張雍則是拍之前不一定會跟人家講,如果被發現了則會跟對方點頭示意。而我介於這兩者之間,如果我希望對方給我一些動作,我會主動去問,經過聊天和討論才開始拍攝,所以對我來說沒有絕對。而且國情不同大家的觀念也不太一樣,例如印度、尼泊爾很好拍,全部的人都在搶鏡頭,可是到歐洲之後,有些人其實不一定願意入鏡。像我有次去洗衣服,當時有個女生坐在旁邊的長椅上,雅痞的穿著加上燈光氛圍,那個畫面其實滿好看的,可是我覺得不管怎麼做,按下快門前就一定會被她發現,所以我就直接去詢問對方的拍照意願,雖然最後被拒絕了,但那也沒關係。
用人點綴這個部分,很多時候是因為幸運,剛好就有人出現,讓照片能夠加分再加分。但最重要的還是觀察力,不要等人走進畫面裡才開始思考,而是要在這個人從畫面外準備走進來時,就要想我有沒有機會拍到他?換句話說,你必須知道當場的所有人在幹嘛?掌握大家的行進動線,去做一個視覺的預想。那個影像瞬間是長期累積出來的,所以我會建議有時候要把相機放下來,先欣賞再拍照,太急著拍攝可能會喪失許多細節,因為觀景窗太小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