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馬雲在「中國綠色公司年會」的演講提到,他曾在台灣一場餐會上,看許多已白髮蒼蒼的企業家在大談創新,當下他就覺得,「台灣沒希望了,假如7、80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雖然馬雲沒有指明那場餐會有誰,不過「白髮蒼蒼的企業家」,也讓人不難聯想是哪幾位座上賓。究竟他的這個看法是不是冤枉了台灣,還有台灣科技圈?實際比較國內外著名、標竿的科技業公司,在上市IPO時創辦人、CEO的年紀,由於公司從創立到上市,即便順利也需經過幾年時間,若要推算這些標竿企業創辦人創業時的年齡,粗略可往前推五年,甚至更長。
科技創業的聖地--美國
近代科技創業的聖地可以說是美國,所謂「科技」並不侷限於電子、網路、手機等領域,也泛指生物科技、能源等產業。我們整理了現在的新科技巨擘創辦人在公司上市時的年紀,可以發現,即便是第一代網路公司Amazon、eBay與Yahoo,他們上市時,創辦人年紀也分別才33、31、28歲。而Apple的賈伯斯(Steve Jobs)創業時更是只有22歲,Apple上市時賈伯斯也才25歲。也有不少科技公司創辦人是在學校中,或者剛畢業即創業。
而facebook的CEO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上市時年僅28歲,公司創立的時候不過20歲,年紀輕輕從哈佛輟學創業,平了他的哈佛學長比爾蓋茲的紀錄。不過比爾蓋茲在微軟上市的時候已經31歲。 若以創業年紀、公司上市時年紀、公司成就來看,Apple的賈伯斯跟Facebook祖克伯可以說是拔得頭籌,可蔚為英雄出少年的典範。
實力相近的對手--日本、韓國
若說美國因為制度、經濟發展、競爭力跟台灣大不相同,那麼以GDP、科技實力、人口、文化較接近台灣的日本、韓國來看,在新科技的領域,日本的兩大標竿,其一為最近因阿里巴巴IPO而大出風頭的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在Softbank軟體銀行上市的時候是41歲,但是他創立Softbank的時候才24歲,但這個不是他第一次創業,之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時,就已經在創立了調研公司Unison World。另外一個則是現已擁有棒球隊、銀行、房地產的樂天購物,創辦人三木谷浩史在34歲創立樂天、37歲上市,也是個年輕CEO。
而最近大家誤以為是來自日本的Line,其實母公司是韓國的Naver,創辦人李海珍在1999年、32歲的時候開了Naver,並在李35歲時成功上市。以當時韓國優秀人才無不往三星、LG、Hyundai等大集團謀職的風氣而言,創業是艱辛的,即便成功創業者如李海珍,也是透過三星子公司內部創業制度成立了Naver,持平而論,若日、韓這類創業難度高的國家,都能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展現如此成果,台灣是該汗顏。
同文同種但級別不同--大陸
很多人喜歡拿大陸來跟台灣創業做比較,理由是同文同種。但是卻沒有思考這當中其實有很大的差異,大陸的人口數、GDP、網路管制、地域經濟等等都絕非台灣模式,某些方面比較像是美國,但是也不全然。的確是實現了鄧小平的具有資本主義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度。 我們列舉了中國幾個領域的大型新科技公司,可以發現他們當年受限於當時的中國資本缺乏、上市制度不完善,所以普遍是工作幾年之後創業,但是也都不晚。30歲左右創業是主流,收成時都還在30歲出頭。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