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期錚 鍾淑惠 台北】
經常在媒體談論歷史的客籍藝術史學者邱建一,上課風格就如同上節目一樣,非常活潑生動,五年前他創立自己的社團,取名「新月社」,主要仿效民國初年,集結徐志摩胡適等,文人雅士的社團,除了提供藝文愛好者,一個談論文史的交流平台,也要藉此推廣藝文教育。
「摩門教當這個錢幣是。」
上節目滔滔不絕,講神話、講歷史無所不話。
「所以他老爸做什麼生意?做手套的。」
同樣的內容到了上課更有趣,因為邱建一喜歡這樣談藝術。
「兩邊的人就上去這樣踩。」
有別於死板的教學方式,課堂中,總是充滿互動與笑聲,艱澀的藝術史,也突然變得好有趣。
學員 劉小姐:「覺得藝術跟我的生活等等,都會有相連貫,你看東西的感覺,就跟以前不一樣了。」
學員 彭先生:「在這邊我可以學習更多更深入,有關歷史方面、藝術方面的知識。」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一張畫一個雕刻的話,我會希望他這個東西,他會讓大家看了以後會心一笑,所以我盡量的去,把這個東西更世俗一點。」
為了讓藝術更加雅俗共賞,邱建一多年來奔走在各文教機構之間,以及演講場合講藝術,唯一的就遺憾就是沒有屬於自己藝文園地,於是在五年前成立了社團,取名「新月社」。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事實上新月社的話,他當初的成員,包含像胡適、徐志摩、梁實秋,我們現在這個新月社,活得比過去的新月社,還更久一點點,所以也算是不辱沒前輩。」
向民國初年新月派詩人致敬,邱建一近年更索性將90多年的日式老建築,進行大翻修,改造成具有文藝氣息的空間,30多坪的空間、木頭地板,放滿各式文史書籍的書架,饒富人文氣息的環境,一堂又一堂的文史課程,就在輕鬆的氣氛下開講。
學員 劉小姐:「空間因為老師充分讓我們用,你看書跟錄影帶,我們都可以隨時借。」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對於來這邊的人來講,他們也可擁有更活潑一點的各式各樣面向的知識,這就是新月社的目標,一個很自由的團體,一個很開放的地方。」
有了屬於自己的藝文基地,邱建一下一步就是要再網羅更多文、史、藝術等各領域專家進駐講學,擴大藝文活動參與的觸角,推動屬於庶民版的「新文化運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