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以減為加的省思
2015-05-04 03:41:03 經濟日報 米勒
企業營銷管理有兩個常被提出的課題,一個是多角化經營,另一個是聚焦策略;多角化經營策略與聚焦策略,二者其實背道而馳。
不久前,騰訊集團主席馬化騰發表「減法聚焦術」之說,他提出「轉變加法思維,改用減法聚焦」藉以宣示其企業未來方向,騰訊將捨多角化策略而重新聚焦在核心事業上;不過馬化騰此番談話也揭露出另一類新思維,那便是「企業虛擬整合」的概念。
多角化vs.聚焦策略
相對於騰訊之於聚焦,另一個反向的經營策略則是多角化經營。發明立體聲頭戴式耳機的高斯公司(Koss Corp)在耳機市場取得莫大勝利之後,挾著這股氣勢再接再厲轉進其他消費電子用品領域卻慘遭滑鐵盧,60年代高斯公司買下一家生產手動唱盤的工廠,但自動換片裝置正逐步占領市場;80年代高斯公司企圖將新力公司(SONY)從隨身聽寶座上拉下來,結果反為此負債數百萬美金。高斯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麥可.高斯(Michael Koss)事後如夢初醒地說,那時我們不是多角化經營,而是在將企業「五馬分屍」。
多角化不是不好,問題是多角化的企業常犯的毛病是偏離核心事業(失焦),以及在多角化過程中採用速成方法而非按部就班建置相對優勢。
多角化常讓人聯想到購併,雖然當代許多企業、尤其是西方企業特別偏愛以購併手段經營事業或做為企業成長策略,但是有人做過研究指出,購併的結果與成效往往都不如預期。
以虛擬合作替代競爭
如果企業以合作替代競爭,可以換來更高效率的經營績效以及更多獲利,那麼未來企業間的界線有沒有可能消失不見呢?
麥可.韓默(Michael Hammer)曾預告下一個大事件將在未來十年主宰企業的對話,他說「虛擬整合(virtual integration)會拆掉企業內部的牆」,韓默舉販售優格食品的公司為例,他說優格公司競爭的不是運貨的成本,而是優格的口味、新鮮度、品牌信譽和廣告文宣,所以優格公司其實大可不必各自派低溫冷藏貨車運送至各店頭商家,而可以共用一部車──專業低溫冷藏物流公司的車。
韓默所舉的這個例子現在已經成為業界常態了。如果優格食品公司可以在物流方面採行虛擬整合以降低成本、提高獲利,報業和雜誌出版業當然也可以。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商業早已被物流倉庫業虛擬整合了,所以在虛擬整合思維之下,虛擬銀行與第三方支付電商都不該被銀行業視為競爭對手、而Uber模式則可視為是租車業與計程車業創新業務的新救兵。
每當有更多新的第三方專業公司出現,就會加速企業虛擬整合的發生,騰訊馬化騰所提的概念是:無須透過第三方專業公司,即可讓兩方原本互相競爭的對手,也能以各自重聚焦及分配的手段來達到虛擬整合,這就是以虛擬合作替代競爭對立的「企業競合」新思維。
虛擬整合與開放思維能讓企業更具競爭優勢,P&G有半數創新商品來自外部的創意,英特爾以130萬美元重金對外公開徵募穿戴裝置的好點子,所以如果企業還沒意識到虛擬整合必將發生,就有如加築企業高牆,把自己圈錮在高牆之內。
(作者是趨勢觀察者、策略行銷評論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