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吳乙峰以《生命》刷新國內紀錄片票房,但難以說出口的一件事,竟讓革命夥伴遠離、圈內人避談,沉寂多年,他說自己像《悲慘世界》的主角尚萬強,逃無可逃。
紀錄片裡的故事,呈現了片中主角濃縮的人生;但隨光影流轉,卻也投射出,幕後導演內在自剖的痕跡。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全台院線上映的紀錄片《秋香》,說的是一個台灣宣教士沈秋香,因深受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影響,以殘疾之身在馬來西亞發展助人事業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和該片導演吳乙峰,兩者之間,便存在著這樣的對照關係。
如同《秋香》電影海報上寫的,「這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自己去找麻煩,另一種是麻煩來找你!」吳乙峰,這兩種人都是。
對七年級之後的網路世代來說,他的名字可能陌生。但近年形同淡出電影圈的他,可是如今百花齊放的台灣紀錄片,重要的先驅導演之一。
因為憂鬱症消失十年?
小野看他:深陷憤怒悲傷
九年前,他以九二一大地震倖存者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生命》,不但摘下亞洲紀錄片界最具影響力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優秀賞最高殊榮,還以破千萬的票房,刷新台灣紀錄片票房紀錄,成為該年度國片票房冠軍。時任總統的陳水扁,更率所有閣員包場觀賞。
更早,一九八八年,二十八歲的他,就和陳雅芳、李中旺等人,合組全景映像工作室,製作一系列關懷社會弱勢者的紀錄片。其中,探討白化症患者處境的《月亮的小孩》,在全台大專校園放映逾百場,成為剛解嚴的台灣,一股社會改造的清新動力。近期賣座出色的紀錄片《拔一條河》,該片導演楊力州說,當年他念輔大時,就是被同校友人、現為影評人的聞天祥,拉去看《月亮的小孩》,也才開始認識什麼是紀錄片,走上以拍紀錄片為業的這條路。全景工作室也成為日後培育台灣紀錄片人才的重要搖籃。
作家小野認為,《生命》在國片市場最低迷時,拉一大票觀眾進戲院支持國片,帶起了本土電影活力;回頭看,是近年國片市場得以復甦的重要功臣。「但這十年,吳乙峰卻消失了⋯⋯,他陷入悲傷、憂鬱、憤怒。」小野話鋒一轉。
一個當年曾站在浪頭上,把台灣紀錄片帶到前所未有高度,作品也獲票房肯定的知名導演,為何在人生高峰處銷聲匿跡?
又為何,多年後再次出場,作品風格丕變?「片尾出現的吳乙峰名字特別小,他變柔軟、低調了。」看完試片的作家劉克襄道出感想。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