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由今周刊官網提供
今年19歲的Katelyn,到美國讀了四年高中和一年大學,目前是大二生。她經歷台灣國中和美國國高中教育,了解兩者差異,她發現,在美國教育體系下,學習的目的就是「學習」,而不是分數。以下是她的告白。
我在台灣讀國中時很挫折,很不愉快。每天總有念不完的書,考試成績不太好,補習也沒用,完全沒有成就感。在美國,壓力不是成績,反而來自自我要求,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尤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
很多人覺得出國念書比台灣簡單、沒什麼壓力。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因為教育體系不同,壓力來源也不同。
剛到美國念九年級時,一開始不適應學習環境,壓力就是想辦法跟上進度。記得第一學期,尤其是英文和歷史課,老師要求回家要閱讀,但我讀得很吃力,找不到重點;上課被老師問問題,常講不出答案,因為聽不懂老師的問題,更別說是回答了!
還好我和美國同學相處得很好,老師對我們這些外國學生也相當有耐性,上下課都會多關心我們,鼓勵我們去努力、尋求幫助,不會的盡量問,總之就是要找方法解決。慢慢的,我逐漸跟上美國同學進度,此後,就愈來愈喜歡美國的教學方式。
以歷史為例,在台灣只要死背就能拿到分數,在美國卻沒那麼容易。
有一次上課,老師要我們模擬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19年巴黎和會,全班分成不同的參與國來辯論,組員抽籤決定自己要扮演哪位歷史人物。當時我被分到美國,扮演副總統。辯論前,我和小組查資料,連結上課討論的重點,共同決定本組希望達成的條約內容,同時也試著預測別組可能提出的要求。
在美國,該背的還是要背,但不能只靠背書,因為很多考試,包括理科,都是應用題、問答題或是作文,要理解自己在背什麼,才拿得到分數。不過因為學生可以選自己想上的課,有興趣自然會比較積極、認真地學習,也會覺得自己在學有用的東西。
美國的制度可以幫助我找到專長和興趣,也讓我更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另外,這樣的上課方式,讓我能建立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學會以客觀的角度看事情,並接納不同的意見,還能提供意見給別人。還有,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不論透過語言或文字。這些都是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全文連結)
延伸閱讀》
不要讓台灣特殊的補教文化,扼殺了年輕人的未來
「基本功太差又不願付出心力」的學生,即使補習效果仍是零。
照亮黑暗,找到孩子真正的路
實習生招募,不是找一些人來買咖啡或是跑腿
以後沒證照也能教小孩?
<<即時新聞動起來>>【動即時】:最鄉民的影音頻道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