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aff23 (業餘PTT黨工打臉人)
看板Kaohsiung
標題Re: [新聞] 高市治水好 江揆:都會區廣設滯洪池
時間Mon Nov 25 12:08:05 2013
我在講的是愛河中段 內惟埤那邊的美術館特區跟農十六 以整段愛河來說 那裡最彎曲 美館那邊填掉幾十公頃先不講 光農十六填高3公尺~3.5公尺 跟砍掉那堆樹 我永遠記得那時候附近的路整條路上的電線上滿滿都是鳥的樣子 你自己算算要幾個愛河之心才補得回來 這些之前都是下雨時在幫高雄吃水的地方 類似長江跟洞庭湖還有樹林涵水的概念 而且愛河之心根本不具備調節水位功能 只是挖掉河的凸岸 拓寬河面而已 跟基隆河的截彎取直工法不太一樣 但陳菊的目的只是要愛之船有地方可以轉彎而已 外加政績 但是別忘記 河的凸岸是堆積面 挖掉的還是會慢慢淤積回來 而且中游蓄水的功能降低 你整治上游也沒用 水直接先從上游開始淹 總是要還的 我人在台北沒錯 不過我家在高雄很久了
※ 引述《staff23 (業餘PTT黨工打臉人)》之銘言: : 其他不評論 : 就治水部分 : 我家一路從謝長廷時代被治水到陳菊時代 : 從不會淹水被治到逢雨必淹 : 我不認為高雄的治水是成功的 : 愛河整段裡面最重要的調節水位的地方被開發掉 : 你挖100個蓄洪池也沒啥屁用 : 挖坑給人跳還比較快 : 有沒有看過阿比的廣告 : 今天的哭拉昨天就嘎你挖便便 : 高雄需要的不是人行道 : 高雄需要的是樹去養這城市(降雨量、強度的問題) : 需要的是"疏"把城市下水道、雨水道完備 : 而不是需要那些水泥建築 : 也不是沙小海綿城市 花一堆錢而已 : ※ 引述《cgi0911 (勝者的迷思)》之銘言: : : 我一直認為,這十餘年來,高雄的治市風格是站在台灣各大城市的最前線 : : 很多先進的治市理念,都是由高雄首創,然後逐漸被其它縣市模仿的 : : 例如:共桿式號誌路燈、自行車道的設置、河川的截流整治與親水化、 : : 路幅縮減打造人行空間、以滯洪池代替築堤圍堵、舊港口釋出為遊憩空間、 : : 在都會區內部保留濕地……等 : : 台灣的政治氣氛是很反動的,高雄的治市理念太進步 : : 看在反動的中央眼裡就很刺眼。所以每當高雄推出什麼新的治市措施的時候, : : 看到黨政立場濃厚的媒體輿論一片罵倒,簡直是司空見慣。 : : 最常看到的說詞是「搞面子工程」、「都不拼經濟只會蓋公園」、 : : 「圖利廠商」……等,講得好像高雄做什麼事情都是註定要死給人看的。 : : 但是過個三、五年,你就會發現高雄很多東西都被人家學走。 : : 例如說台北模仿高雄的共桿路燈與公共自行車系統 : : 台中複製高雄的自行車道,與重劃區滯洪池公園經驗 : : (秋紅谷一開始並不是作為公園使用,甚至那個池子都是意外挖出來的) : : 基隆複製高雄的港灣再造……等。 : : 但是在媒體宣傳中,講得好像這些事情都是北部原創,高雄反而成了學人精? : : 所以身為土生土長的高雄人,我懂事以來學會的第一個教訓就是:不要相信主流媒體 : : 言歸正傳。滯洪池對於治水的好處,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用多說明。 : : 而高市府的「海綿城市」計劃,比零星的滯洪池更重要、更全面。 : : 那麼,大家知道,在都市裡面保留水域與透水鋪面,到底有什麼重要性嗎? : : 首先是涵養地下水的問題。 : : 自從自來水問世以後,大家好像就很少關心城市的地下水, : : 但是地下水脈對於城市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的重要性在於「排水」, : : 很少有人知道,一片完全自然的植被,可以吸收50% 以上的降水量, : : 有些被樹木吸收,而大部份滲入地下水脈 : : 事實上,無所不在的地下水脈才是城市最大的排水渠道,與滯洪池。 : : 但是台灣過度擁擠城市,幾乎把原始的透水性植被給鏟除殆盡, : : 這使得降水只有不到10% 可以自然地滲入地面,餘下的90% 逕流, : : 就要用人為的雨水下水道排掉。而這建設經費是非常昂貴的。 : : 地下水脈的重要性之二,是它是維持城市地盤穩定的重要基礎。 : : 大家都知道超抽地下水會導致地盤下陷,那無法透水的城市也是一樣 : : 地下水順著河川排掉,而雨水又滲不進去,就會造成若干的水位差異 : : 而這種水位差異,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地盤的不穩定,影響城市的建築品質 : : 最糟的狀況就是上海,當初在沖積層的浦東新區濫蓋高樓, : : 在蓋高樓的過程中,又採取濫抽地下水的工法,也沒有適當保留透水鋪面 : : 搞到最後地層下陷,又要花更多的金錢來補救既有的建築。 : : 第二是城市降溫的問題。 : : 雖然大家都以為高雄很熱,但近幾年大家應該有發覺到, : : 台北到了盛夏,常常比其它的城市高出兩到三度。除了因為盆地積熱的效應以外, : : 更多是來自於「熱島效應」。建築物空調排出的餘熱, : : 被水泥、磚石、柏油吸收,溫度快速升高,而城市蓋滿房子使得散熱不易。 : : 散熱不易又讓房子裡面的人加大空調的功率,排除更多的餘熱,造成惡性循環。 : : 水的比熱是磚石的約五倍到十倍。 : : 也就是一倍質量的水,能比一倍質量的磚石,同樣上升一度, : : 可以吸收數倍之多的熱量。這就是為什麼有樹林草皮的地方,會明顯比水泥地涼爽。 : : 這時候如果城市裡面保留一些水域,還有草皮或樹林的植被, : : 它可以吸收很多的熱量,而吸收熱量又使得人們對空調的依賴降低,造成良性循環。 : : 與此同時,在城市裡面保留一些開闊空間, : : 可以讓空氣對流更旺盛,比較不會形成「熱島」。 : : 這就是為什麼高雄會想要推動「海綿城市」,保留水域與透水鋪面的原因。 : : 當然有些反動媒體會說,為什麼要 : : 「花錢養草皮、蓋公園,一定是消耗預算和圖利廠商!」 : : 但是如果考慮到,光是台北市就花了1200億去治水 : : (主要是花錢蓋堤防,還有打通員山子分洪隧道) : : 高雄花的錢根本就是人家的一根毛……1200億足夠挖幾百座人工濕地了。 : : 這種還水域於自然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省錢又有效。 : : 只是媒體都不會告訴你這些資訊,只會告訴你高雄市政府是壞人而已。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47.23.143
推 kutkin :作者為資深高雄人,旅北多年 11/25 12:18
噓 neoma :美術館區是1983年開始開發 你怎麼不去怪許水德吳敦義 11/25 12:20
→ neoma :只要不開發就會有滿滿的鳥和菱角田 旅北人你很失落? 11/25 12:21
跟那沒關係,我也不反對都市要進步要開發,但是真的替這土地想過了嗎? 高雄以前真的很少再淹水...... 但是會讓我媽這十幾年來每逢晚上下雨必驚醒的樣子 你沒辦法體會
推 kutkin :"高雄以前很少淹水" 11/25 12:26
→ stockfish :高雄版好像只能一言堂~不容許別的聲音耶 11/25 12:27
711淹水 我要送走我奶奶就聽他講過 上次淹成這樣已經是八七水災的時候了...... 後來 八八、九一九 等也是很嚴重 不過最誇張的是 連梅雨季節 我家都可以淹到30-50公分 這在我小時候根本不可能出現
※ 編輯: staff23 來自: 122.147.23.143 (11/25 12:34)
推 ctx705f :那你知道這十幾年來爆發式的陣雨愈來愈多 降雨愈來愈 11/25 12:31
噓 deepsummer :一言堂? 高雄版的人講話都算有料的好嗎 11/25 12:31
→ ctx705f :不集中嗎? 這不會只是一個排水這麼簡單的問題而已 11/25 12:31
推 alprazolam :農16在凹仔底,舊名漯仔底,光看地名就知原本地形 11/25 12:31
→ alprazolam :填土自法院經營權說的許市長開始,你前文卻提謝菊 XD 11/25 12:32
推 alprazolam :內惟埤未填土前還有一條水路引自蓮池潭,你要不要也 11/25 12:34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