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專欄部落格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科學有解:地震來了,為什麼你會想先上臉書?
Mar 18th 2014, 10:29, by 海苔熊

來源: Stacey Huggins@flickr, CC BY-SA 2.0

「你還好嗎,我很擔心你!」

「噢我剛醒,沒什麼事。睡了一天。被搖醒的。地震很大嗎?」April說,我的螢幕上出現許多地震文,好像在宣告什麼節日正在發生一樣。

「花蓮6.3,不過你睡這麼久,真的沒問題嗎?」<1>

「不知道耶,一整天都暈暈的。我做了夢噢,有你的夢。像Totoro跳長大的舞一樣,我們一跳、結果掉下來震好大力,就醒了。」電話那一頭傳來她沙啞的聲音,連日的感冒顯得很有磁性。

「剛剛搖好大力,不知道為什麼,很想打給你。」

不過身為一位實事求是的科宅(?),我心裡也有一小塊很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在地震之後,會打給自己在乎的人?為什麼我們會在臉書上留言呢?是一種「媽,我在這!」的心態?還是我們怕自己被磚瓦砸到先PO文表示自己還活著?

災後媒體依賴(Dependency on media after disasters)

根據媒體依賴理論(Media system dependency theory,MSDT),人們會因為不同的原因、情境、目標(goals)而關注FB、網路、電視新聞等媒體(Ball–Rokeach, 1985)。

(1)   知道這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情(understanding self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2)   想要追蹤熱門的議題並回應(orientation,如之前的校園裡單純的愛情、現在的毒油風波)

(3)   單純好玩(play,比方說分享梗圖)。藉由這些媒體的使用、了解「現在是什麼情況」,你獲得樂趣,並在人群中感覺到「安全」

在地震發生之後(或是食品安全風暴爆發之後),我們的社會開始動盪不安,原先你熟知的生活環境不在安全了,原先你相信的事情動搖了,所以你感到緊張焦慮,一方面想要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另一方面也想要緩解這樣的焦慮。

上網po文逛臉書可以讓你「兩個願望,一次滿足」:你可以從回文中知道地震多少級、還有沒有餘震、哪些油是不能吃的來「獲得資訊」,同時你也看到一些惡搞的搞笑圖片(比方說薑母黃色小鴨、先前雨災時的即刻放假)來「舒緩情緒」。

所以,你上臉書只是為了知道發生什麼事,以及減低不適。這樣講好像挺有道理的,但好像少了一點什麼?

「我打給我媽媽,問她花蓮那裏還好嗎。我媽跟我說,常常在搖她習慣了。」

「電話一直打不通,我很擔心。我傳line給她也沒有回。後來,她回我說她剛剛在洗澡,我才鬆了一口氣。」

沒錯,後續的溝通基礎理論(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theory, CIT)指出,除了「了解現況」(To understand)之外,災後媒體依賴的另一項原因是:你想知道你在乎的人現在好不好,也想告訴他們,你還沒死,一切安好(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我們大多在一些「放送型」的媒體(如電視廣播)「了解現況」,而在一些「連結性」的媒體(如Line或電話)互報平安。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muko90 的頭像
    jmuko90

    2016【韓劇】奶酪陷阱劇情簡介及人物介紹奶酪陷阱 EP03 預告奶酪陷阱 線上看奶酪陷阱(捕鼠器裡的奶酪) 第1集

    jmuko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